English||   Search 

 

返回主頁

 
培志簡介
    我們的成就
    年度報告
    與我們聯繫
    問與答
    作業程序
    宗旨
    我們的團隊
    資助地區
    抵扣稅款
    董事簡歷
    指導單位
 
中國項目
    大學無息貸款
    助學金
    捐贈圖書
    Laurice醫療基金
    培志其他活動
    學校建設
    夏令營
    師資培訓
    冬令營
 
如何參與
    參與方式
    加入我們
    義工體驗團
 
公布欄
    照片集錦
    培志記事
    媒體報導
    通訊
    說故事時間
        人間淨土
        一束花
        我要做有錢人
        蜀道難
        己所不欲,施於人
        絕望中的希望
        沉默的孩子
    義工天地
        因為有你
        夏令營小記
        紅河記事-記2014培志冬令營
        夢廻元陽
        夏令營感言
        愛的春天
        東莞瑞輝鞋業有限公司感言
        2011年義工瞭解團感悟
        一個都不能少
        不能停止的公益活動
        家訪日記
        梯田裏的ABC
        家訪後記
        那年夏天
        ?北一女?情思
        另一種擁有與感謝
        臺北的街頭處處有溫情
        寫給小姨的信
        安立的信
        父親的來信
        溫馨的對談
        培志義工之旅
 
培志家族
    學生成就
    學生自傳
        張尚虹自傳
        張尚虹自傳 2
    培志人
        創刊語
    學生信件
    學生照片
    老師與家長的話
        賈小權老師
        貧困生家長永忘不了的事件
        鄧朴文校長
        蘇春華老师
        黃永靖老師
 
東南亞項目
    柬埔寨
    緬甸
    泰國
    學生自傳
    東南亞記事
    照片及視頻

/中文/公布欄/義工天地/培志義工之旅


培 志 義 工 之 旅


廖小錚


2002年6月30日我帶著即將升12年級的兒子參加培志基金會的義工察訪,主要是到中國雲南麗江太安鄉的中小學,探望接受基金會支助的學生們及他們的家庭。

7月1日一早抵達太安中學,(是此鄉唯一的中學),此校有33位受資助的學生我們一一做了Interview,了解到學生們都是從太安鄉各個村小畢業後來升學的。但由於各村距離遙遠,往往步行要3-6小時不等,學生需住校。每周18元的伙食錢,是一大負擔。有的學生就只好輟學,在家務農,但渴望讀書的心願,仍是十分強烈。我們參觀了宿舍、校舍、並和校長、教師談話,了解學生概況隨後就到吾足比完全小學察訪我們捐助的書籍是否送達並交由學生閱讀。午後到和志梅、和志堅姊弟家拜訪,自完小走路腳程約四十分鐘,他們每天走四趟,因中午得回家吃飯,對習慣開車坐車的我們來說,走在泥濘的泥巴地上是非常辛苦。傍晚回到太安初中,兒子們和學生及老師們打籃球,其它義工則到各班教室與學生們寒喧,教唱英文歌曲、教唸英文,度過愉快的一天。

7月2日坐2輛四輪傳動車,到太安鄉幾個村莊,探訪受補助學生的家庭 共走了4, 5個村莊,道路崎嶇顛簸,路況之差 令我們這來自幸福世界的一群,心中百感交集 心疼在如此惡劣環境下,仍有心讀書的學生的耐力及毅力,也更堅定我們幫助他們的信念。

我們查訪時 發現大多數的學生家中都非常困難,全都以務農維生,家中最多只能供一人唸書,但也是看天吃飯,若收成不好 也許下一年就輟學,有的父病母殘、或母死父殘,有的更是父母雙亡由年邁爺奶扶養,生活更加貧困。當地由於土質不佳僅能種植土豆?即馬鈴薯,但因其經濟價值低,且家家戶戶種植,故也賣不到好價錢,因此土豆即成為當地的主食,鮮少吃肉營養不均,有病也窮的無法就醫,加上勞動力,大許多學生家長年紀輕輕就過世,真令人唏噓不已。

察訪時,唸高一的和瓊芳正好放假回家,當基金會長告訴她已得到基金會補助時,豆大的眼淚立即撲簌簌地掉下來,鄭會長也兩眼淚汪汪。和瓊芳是非常優秀的學生,小學畢業即被選入資優初中就讀,畢業後考上麗江最好的高中,她有遠大志向,希望能考上清華外語系,我們希望能幫助她實現這願望。到和忠信家中 看到他及其兄弟和紅信滿牆的獎狀,心中非常感動。他家由於父母身體不佳無法勞動,又有一老奶奶,家中生計全由他至今未婚的叔叔挑起,生活之艱難可以想像,但仍堅持讓孩子讀書,為的就是希望下一代不要再務農,能走出貧窮。

我們拜訪了紅麥、水井 及天紅等村莊,自麗江太安初中到紅麥村,車程就要2個多小時,學生不可能每天往返只得住校,如此伙食費也是負擔,常常有些家庭因年成不好,家中又缺勞動力而要孩子輟學 察訪路途遙遠顛簸 我們翻過一座山,走過一村又一村, 每家都一樣窮, 食衣住行, 各方面都需援手, 然能力有限, 基金會只能著重在教育, 畢竟教育是一切根本, 我們一點點金錢, 可以幫助有心上進孩子能安心讀書, 完成學業,走出貧窮, 這是多大的功德呀! 印象最深刻的是,開了三、四小時的車,又走了一段泥濘不堪的路,爬上了一個陡陡的坡,一座小學就矗立在大片的松樹林中,那是「松子園小學」。小小的學校,一到四年級,20多為學生 一位老師。基金會去年(2001年)查訪時,校舍破舊傾頹,根本無法使用,後經爭取,太安鄉教育局花了錢 整修教室,學生移到農舍去上課半年,今年查訪時,校舍已翻新,我們很欣慰,去年為孩子們在校門口照了相,此去又召集大家照相,鄭會長邊拍邊掉淚 ,因為她發現孩子們穿的衣服,和去年照相時一模一樣,有個小男孩還戴同一頂帽子?。

7月3日再度前往太安初中, 參加他們特別舉辦的全鄉中小學朗誦比賽,盛況空前, 吾竹比完小全校參加,浩浩蕩蕩。有參賽者起早趕路參加,精神令人感動。聽著這些納西族學生,努力認真地以普通話朗誦出優美的文章詩詞,如:再別康橋、背影??等。真的打內心裡感謝在偏遠山區奉獻的老師們,更感動的是,這些孩子在如此惡劣環境下不畏困難努力求學的精神。賽後,一為學護理宋梅生, 一位學藥劑Nicole倆義工, 給太安初中的老師们上了一節生理衛生課. 由於地處偏遠山區, 資訊缺乏, 生活貧困, 加以教育知識不普及, 民風閉塞 ,即使已結婚生子, 卻完全不知所以然. 每日生活只求溫飽 奢言衛生或其它? 這堂課使老師們獲益良多, 不但了解人類生理構造, 也知道如何處理及注意日常生活及生理衛生.

小義工們與同年齡的學生有幾小時的交流,他們對這些小義工們興趣非常濃厚,從身高、英文能力、食、衣、住、行都有興趣知道,那兩小時的對談,是非常溫馨、有趣。(詳見溫馨的對談)

此趟義工之旅收穫不少,尤其對一向養尊處優的小義工來說是非常不一樣的經驗:大自然鄉村景色, 泥濘的鄉間小路上有小豬. 雞, 鴨在追逐, 吃飯時, 無數隻蒼蠅飛舞,牛 羊等牲畜都有房舍可住, 煮飯得撿柴火, 沒瓦斯, 沒冰箱 沒電視, 有的村連電都沒有, 真正上了一課----特別的一課。返家後, 發現他們都成熟許多,行事、談吐,沒有以往那種〝跋扈、理所當然〞的驕傲,多了一份謙虛、尊重他人的氣度,懂得惜福, 雖然只是短短幾天的查訪,確實有他潛移默化的功效,感謝培志,給我們這麼好的學習機會。

對我個人而言,一個偶然的機緣,接觸到培志基金會,當初抱著對麗江風景的憧憬而參加這查訪,當地人淳樸善良,只求基本生活所需,在如此困頓的環境,仍保有做人的尊嚴、生活的勇氣、刻苦耐勞、?..等高尚的品德,深深地觸動我的心靈,當初只抱著旅遊看風景的心情, 順道查訪而來的我 更能體會〝施比受有福〞的情操!
 

| Home | Our Projects | Our Children | How To Help | About PEACH | News Center| Facebook

Copyright ©  2022, PEACH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