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1 楊XX 女 高一 |
我才出生才一個月,母親就因病去世了。家裡很窮,買不起奶粉,我一直受村裡人救濟。可以說,是喝“百家奶”、 吃“百家飯”、“睡百家床”長大的。 村裡人大多對我們很熱情,但有些人很冷漠,從他們眼中,我看到了兩個字:歧視。兩歲時,奶奶去世了,家裡就只有三個人。二姑經常救濟我家,但她也要負擔自己的家人,所以也只能從牙縫裡擠出點錢救濟我們。 隨著年齡增長,我們兄妹倆相繼上小學了。學校很小,是土磚蓋起來的一間房,全村小孩都在這裡上學。每個星期都要帶大米交給學校,兌換成十張飯票,就是10元,吃的是學校提供的幹白菜,偶爾能吃到幾塊冰糖。 去上學的路崎嶇不平,很容易把鞋子磨破,又得花錢買。下雨天,路很滑,還會遇到洪水氾濫 ,到學校時,全身幾乎都濕透了,也只能一直穿濕漉漉的衣服。 二年級時,政府讓我們都到龍壩讀小學。這裡的房子很漂亮,飯菜也很好吃,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挨餓了。但這裡的開銷很大,爸爸給我們兄妹一人5元錢做生活費,我們不敢買其他東西。學校離我們村很遠,沒錢坐車,只能走路來回。 後來我家開始種烤煙,但收成不好,除去一家人的生活開支,所剩無幾。有時,爸爸還得去借錢,有次借了三姨媽家的幾百塊錢,沒及時還上,他們家記恨我們,外婆家也因為向她們借錢,漸漸疏遠我們。 哥哥為了緩解家裡的經濟情況,初三畢業就去思茅打工了。但他年齡很小,賺的那點錢,都不夠自己生活,也幫不上家裡什麼忙。幾年前,三姑把一張老舊的沙發送給我們,今年還送了一輛破爛的三輪摩托車,我很感激他們家!外婆家依舊討厭我們,我也習慣了別人的冷嘲熱諷,我會努力讀書的。
|